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真名士也 (第2/3页)
,国舅爷却是大感重振夫纲的得意脸。 威风凛凛道:“你们有谁知道怎么当官吗?” “我知道!我知道!”堂下小辈们纷纷踊跃举手,其中一个十四五的少年,忽然挺起了胸膛,在众人面前表演了一番。只见他一撩袍子,张着手臂一前一后大摇大摆地往前走, “像这样,走啊走,走啊走,像不像咱们知县大人。”他那副滑稽样子,引得一众小辈哈哈大笑起来。 “不对,不对,知县大人不是这样走的,”另有一少年站出来指正,用双手在腹前勾勒了一个大腹便便的形状,“他是大肚子,应该这样走,这样走。” 说着仰起后背,摆出并不存在的大肚子,下巴朝天上,也张着手大摇大摆走起来。众少年又笑闹成一团。国舅爷刚刚积累的一点权威马上又失去了,快要控制不住自己,还是国舅夫人一拍案,“永夜!厌山!你们两个再胡闹,就给我出去,回去闭门思过一个月!” 堂下众人不敢再闹,规规矩矩站好。 好不容易安静了一会儿,堂下那个沉默已久的惹眼小姑娘说话了,“大伯母,别怪弟弟们没学好,您不是常教导咱们要说实话,做事实么?两个弟弟说得正是实话啊!县令大人就是这个样子的。” “对啊,对啊,音书姐姐说得对!”小辈们纷纷抗争,集体又沸腾了,“还有那郡守大人,头发都掉光了,像个大秃瓢。当官有什么好的啊?” 国舅夫人被怼得哑口无言,拍拍案子,示意众人安静,主要对着带头的小姑娘说:“虽然是实话,但是不能说出来,要放在心里头知道吗?” “不说出来,那不就是假话了?大伯母要我们说假话吗?咱们生意人一旦失了诚信,谁还敢和咱们做买卖呢!侄女窃以为大伯母所不取。” 眼看着国舅夫人的权威也要丧失,海国舅非但没有感同身受,反而幸灾乐祸地笑出声来。 “你们……你们……想造反是不是?我告诉你们,这就是我今天教你们上的第一课,一旦当了官就不能随随便便讲真话。因为讲真话都是有代价的,说不好就会……”她随手做了个切菜的动作,横了众小辈一眼,“你们懂了吗?” 众人虽然似懂非懂,但大伯母的眼神都懂了,反正讲真话没什么好事就对了。 国舅夫人感觉很心累,和丈夫对视一眼,对小辈们的做官的前景一致看衰。 正在这时,管家一溜小跑进来了,先在堂下拜了一拜,“老爷,夫人,县令大人登门拜访了。旁边还有一位御史大人。这位是二人的拜帖。”说着把拜帖递上来。 国舅夫人看过拜帖,立即笑眯眯起来,手指着众位小辈道:“正说着呢表率就来了。你们先都退到阁后去,瞧仔细了,来得这位可是咱们玉瑞的真名士。你们跟着学着点。快有请县令大人和岑御史。” 岑大人刚进大厅的时候,感觉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自己,往四周瞥了眼,却什么也没看到。只好先随渔洋县令向堂上见礼。引荐过后,岑杙把提前握好的拳头塞进另一只手的掌心,不叫人看出来什么,身子微微前倾,恭顺有礼道:“下官拜见国舅爷、国舅夫人,此番同周大人办差,叨扰贵府,还望二位海涵。” 着红色公服的瘦长身影往那儿一站,端的是眉疏目朗,逸态清举,衬得旁边的县令大人,真如泥丸一般令人捧腹。众多小辈攒头在阁后,瞪着这位新晋御史纷纷看直了眼。 海国舅笑道:“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客套了。” “诶~客套客套还是有必要的,岑大人是朝廷里来的人,人家客套这是礼数,必不可少的,你懂吗?”国舅夫人故意提高嗓音,让众位小辈们听着学着——当官的首先就要学会客套,这是敲门砖,虽然显得多余,没有就是不行。 众海家子侄纷纷点头,但目光一刻不离那位岑大人。但有个年幼不懂事的,大声回应起来,“懂了!” 堂上诸人被吓了一跳,听见阁后传来“嘘——”“呜哇——”的声音,想必是众人在争相捂他的嘴。国舅夫人已经没眼看了,就想跑后边把所有人耳朵拧一圈,叫他们聒噪。 岑杙吃惊不小,游移不定地看了眼屏风。国舅夫人忙扯开话题,“二位大人请坐,此番登门造访,所谓何事?” 还能为何事,无外乎丹阳现在那件天大的事。 “是这样的,”县令大人挺着滚圆的大肚子为难说:“今朝渔洋县遭逢大难,渔民伤亡惨重,衙内暂时拿不出这多钱来弥补损失,所以,下官厚着脸皮登门,想向国舅爷借些钱财,以解百姓之急。国舅爷放心,等朝廷拨下钱来,下官会立即归还……” “哦,原来是借钱啊!”国舅夫人脸色一沉,托起茶碗开始优哉游哉地喝起茶来。 县令和岑杙面面相觑,心里皆揣摩不定。 过了半晌,国舅夫人放下茶碗,幽幽道:“今天那位秦大人好大的威风,不知道岑大人此番巡查东南渔业,可有无故扣人的道理?” 岑杙知道她可绝不单是要秋后算账,其实是在试探朝廷对东南渔业,尤其是海家的态度。官场就是这样瞬息万变,一旦失了先机,就算原来设想的再周到,也是没有胜算的。在这件事上,李平泓原本想去抓海家的把柄,借以成为要挟东宫谈判的筹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