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剑春秋_第四十八章 大朝会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四十八章 大朝会(上) (第3/3页)

微乎其微。”
  “不过,朕不懂战将之事。米晟给朕做了一份有关西北的防守疏略,你待会儿就在这里,帮朕看一看,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。”
  “第三,这次朝会,朕要封恭妃为后。到时候,你代表群臣进表。”
  三件事,每一件传出去,都势必要震动朝局。
  替皇帝陛下唱黑脸,敲打各界将军,甚至是几位名将。就连坐镇咸安城三十年的米晟,所做的防务计划,皇帝都让这位毅王爷离祚帮忙过目。由此可见,皇帝陛下对离祚到底信任到了何等程度。
  至于第三件事,册封皇后。
  恭妃,便是那位三皇子的生母,米家的女子。这些年来,皇帝陛下不在宫中,宫内事务其实多半是有这位恭妃娘娘在打理。再加上米家的家世背景,如今被封为皇后,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。
  从始至终,毅王爷离祚只是点头。
  在潇湘的铁血军团,一直有这样一则铁律。
  军人,以服从命令为天职。
  ……
  乾安三十六年的这场年初大朝会,大离麾下直辖十界的界主、经略使、将军,再加上各地的一些朝廷要员,都携带着各自的隐势大势,来到离都。
  这些人当中,每个人都是所在地区的一方大佬,跺一跺脚,整个修炼界都要乱颤。这些人就如同一条条汹涌的洪流,而当他们一同汇入咸安城这座深不见底的池塘时,池塘水位自然暴涨。
  不过,对于这些人的到来,最先感到头疼的,其实还不是那位高坐太元殿中的皇帝陛下,而是司礼院的那些小吏们。对于如何安排这些各地大佬入住,司礼院也忙的焦头烂额。咸安城很大,别说这几十个人,就算是几十万人,也不过是一瓢稍多些的水,倒入一座池塘而已。但问题在于,这些大佬,每一个的地位都高的吓死人。对于安排他们的礼制问题,司礼院也不得不慎重。再加上那场大朝会召开在即,这场大朝会的规模,更是过去近百年里从未有过的。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准备过大朝会的司礼院,工作更是多的要命。
  在年后的这十几天当中,司礼院大概是十二院当中,最忙的一个了。那些原本指望着年祭期间能够好好休息一下的司礼院官员,也被纷纷找了回来,恨不得一个人当三个人使唤。
  如此,日子一天天过去,终于到了正月十五上元日这一天。
  这一天,从清晨卯时开始,便有一位又一位官位至少在五品以上的大佬,出现在那座太元宫外。
  辰时三刻,大朝会开始。
  在司礼院的安排下,各界大佬从大安门鱼贯而入。不过,因为今日前来参加大朝会的人太多的缘故,有资格走入那座太元殿,就只有二品以上的角色了。至于二品以下,则只能按照官位品阶,由近极远,从太元殿台阶地下,一路跪到大安门那边了。
  从大安门到太元殿内,每往前走一步,都是天差地别。但是,绝大多数人,或许这一辈子,也往前走不了几步。更别说走入那座太元殿,去亲眼在大朝会时见一见那位天下共主了。
  已经换上了崭新皇袍,高高坐在那张椅子上的离祯,这时本该轻轻抬手,说一句‘众卿平身’。
  但是他没有。
  离祚缓缓看着下面那些跪服着的人们,一个一个看过去。
  李砚山、余福、庆亲王、陈谨言、刘十晋……
  离祚、米晟、张香涛、韩药师……
  大离直辖十界界主、经略使、将军……
  还有那殿外黑压压的一片人影,一直绵延到视线尽头。
  皇帝陛下坐在那里,最后就这么一直往南看着,视线仿佛穿过了大安门,穿过了整个咸安城,继续向南,中州、波州、雷州、两江。
  两江再往南,是那条留川河;留川河再往南,是原本属于天玄宗的云莽;云莽再往南,就是更加浩瀚无垠的蛮荒、南海之滨……
  离祚嘴角忽然微微翘起。
  ‘不知道几千年之后的史书上,朕到底是大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昏君?还是功大于天的中兴之主?’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